导游词网 - 导游词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正文

常州导游词

常州导游词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素以“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而著称。她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在江苏省的南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她自古就享有“中吴要辅”、“江左名区”的美称。另外,还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

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37个镇、21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60万人。XXXX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8亿元,内地排名第36位。(XXXX年苏州1XXXX年亿元,第6位;无锡7568亿元,第11位。)

1986年,常州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发展城市,XXXX年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拥有绿色仙境天目湖、主题公园中华恐龙园、唐代古刹天宁寺、道教圣地茅山(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金坛两市交界处)等8个景点。这些景点也组成了常州的四大精品旅游线-----“好山好水好地方、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

常州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6位和“中国城市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XXXX年常州市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常州有发达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及配件制造、和新型纺织材料等等。常州交通也非常发达,自古有“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之称,水陆空交通便利,XXXX年1月1日开通了快速公交(BRT)是江苏省内首个快速公交系统。

气候环境 
常州市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6℃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5米左右。由于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苏南平原,常州地貌类型属冲积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

常州得名 
常州历代文人荟萃、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国南部半壁江山78年的齐朝和梁朝的15个皇帝都出自常州,其中有两位是开国皇帝。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另一位是梁朝开国皇帝——“菩萨皇帝”萧衍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大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相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48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公元318年,汉朝相国萧何的第20代子孙萧整(淮阴县令),带领族人从山东兰陵迁居到苏南的阜通(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居住,为了保持北方南徙士族的统治特权,便把阜通改为“南兰陵”。萧家这一支脉在此定居后,逐渐兴旺发达。

直至南北朝时期的宋王朝末年,大约公元473年,萧整的后人,也是萧何第二十四世孙萧道成时任宋朝辅国将军,留驻建康(今南京),掌握了统领中央禁卫军的大权。后因多次遭到宋王刘昱猜忌,担心被杀,在公元477年起兵,攻入皇宫将刘昱杀死,立刘凖为宋顺帝。公元479年,萧道成又废掉顺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齐。到这里,齐王朝正式踏上历史舞台。萧道成也成了齐朝的开国皇帝。

齐朝从公元479年建立,到公元502年灭亡,短短23年时间,由于皇室内斗,同胞残杀,先后经历7个皇帝。齐朝最终被萧道成的侄子萧衍所灭,改立梁朝。梁皇朝持续55年,共有8个皇帝,其中梁武帝萧衍一人就执政了48年。【两朝共计78年】

萧衍登基后执政有方,减赋税兴农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梁朝国力盛极一时。但至晚年,萧衍笃信佛教,花费大量钱财建造寺庙,以致耽误朝政,引发战乱。后东魏叛将侯景于公元548年发动政变,围困建康城130天后破城,萧衍也在围城期间,饿死宫中。之后,侯景虽然被杀,但梁朝以后的几个皇帝均是傀儡短命,相继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公元557年,大将陈霸天起兵,攻破江陵、建康,灭梁朝而建陈朝。至此,萧氏一族创建的齐、梁两朝,在占据中国半壁江山数十年后,黯然谢幕。

虽然齐梁只有短短数十年,但齐梁文化,特别是萧衍执政期间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为江南开创了一个璀璨的齐梁文化。

侯景之乱使三吴地区大批难民背井离乡,江南人口急剧减少,郡城内更为甚。晋陵在这场战乱中受伤极为重,侯景先囤兵占据在此以为跳板,左攻台城,右掠吴郡,等到败时又“奔晋陵,掞入据城”,“劫太守徐永东奔吴郡”,原晋陵几经屠城洗劫,损失及为惨重。由于北方士族反客为主于前,侯景作乱于后,遭劫数次,元气全无,到陈霸先时晋陵已经无力承受作为郡守的职能,而陈朝的行政区划更是乱了套,期间“郡县废立无数”,隋初就干脆把晋陵郡治在常熟,并升常熟为州,始称常州。“隋平陈,省晋陵郡,于常熟县置常州。州名因县之旧字也。”——《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四》,“开皇九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得名” ——《元和郡县志》,至此,常州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

唐朝时期,常熟县又突然割给了苏州,原属吴郡的海虞县与属晋陵的常熟县合二为一,后来1500多年一直属苏州府,常州又移治到晋陵县(移治年代与割出常熟原因待考),“后割常熟县属苏州,移常州理于晋陵县”——《〈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炀帝初,州废为毗陵郡”——《寰宇记》。

后来常州继承了原晋陵郡的大部疆域,但源出其名“土壤膏沃、岁无水旱”的常熟却再未入其疆域,今天的常州人鲜有知道自己城市之名原来是远在东边的原常熟县,常州之名和现所在地风马牛不相及。

常州别名——龙城 
常州叫“六龙城”,又叫“龙城”,素有“自古兰陵号六龙”之称。为啥叫“龙城”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在秦朝时,郡城(今常州)西北数十里地(今溧阳市郊),有一座九龙山,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的当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弘智独自在方丈间念经,忽然听得“吱呀”一声门响,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此人生得高头大耳,黄发、黄眉、黄须,身穿杏黄色官服,脚蹬黑色厚底靴,俨然有上界神仙风度。弘智和尚见了,连忙站起来施礼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呀!”来人道:“长老请了!我乃东海龙王长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来,我和八位兄长奉命镇守这一带群山,我是这里九龙山的山神,前些时,秦始皇赶山填海,把我八位兄长的山头都赶跑了,他们不敢同始皇帝斗,却又舍不得离开这里,于是都想来打我的主意,准备抢占我的山头,看来最近必将有一场恶战。为此,今特来祈求长老,到时务必率领全寺僧众,鸣金击鼓、助我作战。切记切记,后会有期!”说罢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去。

弘智一惊,睁开眼睛,才知刚才做了一场梦。尽管梦中山神的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梦嘛,何必当真,便熄灯安息,一宿无话。次日,又是平安无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九龙山上百花齐放、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过中饭,山下山上、山前山后,四处转了一圈,一时感到有些倦意,双手仰天打了一个“哈欠”,正想回庙里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风骤起,滚滚的乌云从四面八方拥来,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阳,盖没了山峦,只见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顷刻间暴雨哗哗地倾盆而下,弘智见此光景,当即想起那天梦中山神的嘱托,心想莫非真的群龙来夺山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庙里,吩咐香客、匠工在山门中敲锣打鼓,自己率领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宝殿,众僧齐声念佛诵经、击鼓撞钟,不多一会,悬挂在大殿右手的铜钟发出了“当!当 !当!……”洪亮的钟声,盖住了呼啸的暴风骤雨,震憾着山岗,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突然,天空中豁然开朗,祥云驱散了乌云,巍峨的九龙山又沐浴在温暖的金色阳光之中了。

当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样,焚香默坐,慢慢入定,他眼睛一眯,看到山神菩萨又来到他的面前,笑嘻嘻地说:“今天中午,群龙前来攻山,我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败北,多亏你及时率众以金鼓相助,得以转败为胜。现在两条为首的恶龙已往宜兴山里,其他六龙都已逃回郡城。我今天来除了感谢你,还请你前往郡城安抚我的六位兄长。尽管他们无理,我却还是有情,希望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为民造福,切勿无事生非、自相残杀,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说着又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飞了。

弘智睁开眼睛,觉得似梦非梦,却又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清早,他便急急忙忙来到郡城,一面化缘一面寻访六龙踪迹。他从县前转到府前、城南寻到城北,日复一日、夏去冬来,眼看将近一年,尽管勿曾寻到“龙迹”,却在老百姓中间散布了六条天龙降临常州的消息,城内云溪两岸的居民们就集资建造了一条五色龙船;东门外头的百姓听见了也不落后,同样募捐集资,建造了大小青龙船各一条西门的百姓知道了,也集资造了一条金龙船和一条白龙船北门的百姓则造了乌龙船。到了五月初五那天,城内城外的六条龙船一字形排列在云溪中段的白云古渡,观看的百姓无法计数。看客中间不知哪位喊了一句:“六条龙船真好看,为啥勿划将起来比比看!”这话提醒了船上的水手,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前划了起来,真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从此,五月初五划龙船,“云溪竞渡”的风俗便在常州流传了下来,延续了二千多年之久,郡城便被称为“六龙城”,常州也就有了“龙城”的别名。

文化底蕴 
根据当代缪进鸿先生对全国400多个城市杰出的学者、专家、名人分布的统计,常州位居第四。北宋文豪苏东坡11次客居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藤花旧馆,也给常州文学史上带来了极其辉煌的篇章。“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画家刘海粟,数学家华罗庚,实业家刘国钧等都为祖国的各行各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常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风鼎盛,特别是清代,人文荟萃,学者辈出。经学的常州学派、文学的阳湖学派、常州词派,以至赵翼的史学、恽寿平的绘画等等,都是卓然成家,彪炳史册。龚自珍赋诗:“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称颂常州学风炽盛,人才出众。

常州文化的发展,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东晋、南朝,长江流域开拓,文化随之兴起,常州也是如此。梁武帝萧衍,博学能文,通乐律、善书法,被称为“诗人皇帝”。昭明太子萧统是出类拔萃的文学家,他招集才学之士,编辑《昭明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据,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南迁,这也是促使常州在南北朝后文风日盛的一个因素。【萧统(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宋元两代,常州出了很多学者,胡宿的《文恭集》、蔡戡的《定斋集》、谢应芳的《龟巢集》等,也很著名。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元末,一些人跟随朱元璋起义,又有一些人随军南迁,常州也增加了一些外来人口,对其人文发展也具影响。举例来说,清代今文经学派创始人庄存与的祖先,就是在南宋末年,由凤阳南渡镇江,徙居金坛,到了明初,庄秀九始迁常州,成为毘陵始祖的。

据地方志统计,宋代常州籍取中状元者有余中、霍端友,榜眼有蒋芾,探花有许必胜,传胪有杨恂。进士有宋维、宋绛、张观、李起等共770人。仅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一科就得53名。皇帝表彰常州科举成绩突出,诏曰“进贤”,太守校官进秩一等,郡守徐申立坊状元桥南,曰“进贤”,在旁建造了荣赐亭。这种盛况在当时是少见的。当然南宋迁都,常州离都城较近不无关系,但科举之盛足见常州文风已盛。从古老传说和古迹中也可以知道一些。如北宋时,苏轼曾十多次到过常州,最后在常州顾塘桥头的孙氏馆与世长辞,常州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元朝统治时间不长,开科不多,常州还是出了陈祖仁一个状元,还有赵由彰、谢绍芳等四位进士。

到了明代,常州应试入第的人数也不少。状元有杨廷鉴,榜眼有陈士严,探花有王与、徐辖、陆筒、唐贵、孙慎行、吴宗达、管绍宁、曹大章(金坛)、宋之绳(溧阳),传胪有赵致、唐顺之、庄廷臣、应会。进士也有漆居恭等261人,可知应试中榜的人数仍旧不少。

“学而优则仕”,科举取士,在国家为求人才,在个人为求人仕。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有望成为达官贵人。应试必需熟读经书,精研孔孟之道。南北朝时,留居北方的汉族地主阶级在其他民族的统治下,不敢大胆发挥,经义比较拘泥保守,不能别出新义;而流亡南方的,则沿收魏晋“玄学”的风尚,讲经兼采众说,随意发挥,学风比北方开放。这种学风延续到明代,在明室衰败,王室权落,宦宫、权臣专政的情况下,东林斗争,就在常州发生。明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而理学家们高言性命,空谈性理,造成士林中轻视务实,置国家安危、民生疾苦于不顾。东林诸子的兴起,一扫王学末流“落空学问”的陋习。顾宪成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生民;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东林书院虽在无锡,却与常州关系密切,当时无锡县属常州府。无锡人顾宪成因“廷推阁臣”之事而“忤帝意”,被神宗革职为民。离京归里,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当地士绅的资助下,修复了原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顾宪成邀请江浙“同人”来书院,“相与讲德论学,雍容一堂”,一座废弃了四百多年的旧书院变得书声琅琅、生气勃勃。一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向附,学舍至不能容”。讲习者:“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东林人士想通过讲学、议政的方式,唤起民心,解救社会危机,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 顾宪成之学,少师同邑张淇,长师武进薛应旂,而张淇原先也是薛应旂的弟子。薛在京师因主正义,遭严嵩迫害,罢官南归,时“顾宪成兄弟方少,从之学”。薛认为:“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为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侚,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顾宪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他的老师薛应旂。书院特别重气节,培养出一批不畏权势、刚正廉洁的人物,其中有不少常州籍人士。钱一本是书院著名讲学者,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广西巡抚。因上《论相》、《建储》二疏,触怒神宗,被削籍为民,“一本既罢归,潜心六经,濂、洛诸书,尤研精易学”。与顾宪成等分主东林讲席,是“东林八君子”之一。八君子中还有一位常州人叫薛敷教,是薛应旂的孙子。应旂执教顾宪成、允成兄弟时,敷教与兄弟俩交了朋友,“敷教遂与善,用风节相期许”,也成为东林书院的著名讲学者。唐鹤徵是抗倭英雄唐顺之的后裔,曾任礼部主事、太常寺少卿等职,因揭发宦官的不法行为遭迫害,回常州后也在东林讲学。

顾宪成等人积极倡导的新学风,在常州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黄童、白叟、妇人、女子皆知东林为贤。”常州学者“经世致用”的学风在当时和此后都具有影响。

清代,常州籍科举中式的人士也多,关心朝政、主张“经世致用”的常州学派也在乾隆、嘉庆年间,“翻腾一度”,卓然成家。据常州地方志(包括《武进县志》和《武进阳湖县志》)的记载,清朝常州中式的状元有吕宫、赵熊诏、钱维城、庄培因、刘绾、霍溶、费庚吉等七人,比宋朝多五人,比明朝多六人。榜眼有陈士严、杨述曾、庄存与、庄通敏、孙星衍、洪亮吉、龚宝莲、袁绩懋等八人,比宋、明朝都多七人。探花有汤大绅、赵翼、刘跃云、吴哲等四人,比宋朝多三人,传胪有刘星炜、白凤、程应权、恽彦彬等四人,比宋代多三人。上述还只是就武进、阳湖所属而言,如连同府属各县,那就更多了。

龚自珍更写了《常州高材篇》来赞颂常州学者,写道:“乾嘉辈行能悉数,数其派别徵其尤:《易》家人人本虞氏,毖纬户户知何休;声音文字各窔奥,大抵钟鼎工冥搜;学徒不屑谈贾孔,文体不甚宗韩欧。”正因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所以龚自珍说:“我益喜逐常人游”。清代常州人文奋发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的因素外,教育兴盛、家庭重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

府学 
早在唐肃宗年间,常州就创建了州学。常州除府学外,还有县学。公元1265年,即宋咸淳元年,就已废的法济寺改建成县学。后虽毁废,但明、清又多次修葺、扩建,继续招生办学。1726年,即清雍正四年,武进、阳湖分治,两县仍设县学于此。每年招收廪生、增生各20名,附生无定额。武进、阳湖分治后,两县各按原定名额的半数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来书院的设立。据《武进县志》统计,自宋代创建书院,至清末“可查考而具一定规模的共18所”。入书院生徒经甄录考试,分正课生、附课生。名额各二、三十名,少时各四、五名。

私塾和家教 
除此之外,私塾数量也不少,有地方筹集经费,在公共场所设塾教授平民子弟的义学;也有塾师在家中以至富宦家庭或祠堂等公共场所设塾的。家庭教育在传授学术和培养德育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常州许多学者得自家教。举例来说,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庄存与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和书香门第,父亲庄柱是乡试的解元,“天资颖悟,勤学不倦”,后中进士。母亲是翰林院检讨钱世荣的女儿,“有才德,通书史,识量过人”。父母“兢兢训勉”子女,“恪尊廷训”的庄存与自幼好学用功,博览群书,才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经学功底。弟弟庄培因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饱读经史,终于高中状元,“大魁天下”。

刘逢禄从小就得自母教,他的母亲是庄存与之女。当他11岁时“尝从母归省,时宗伯公予告归里,叩以所业,应对如响,叹曰:‘此外孙必能传吾学’”。庄问女儿:“而子可教,从何师得之?”答曰:“儿弱不好弄,塾师岁时归舍,女自课之耳。”刘逢禄自己也说:“年十一、二岁,每当晚课毕,或塾师岁时解馆,即亲授以《楚辞》、《文选》或唐宋人诗文,曰:‘家学不可废也’”。后来他发挥了庄存与《春秋》之学,成为常州学派奠基人。

寒门育学 
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仕宦之家,条件优越,加上良好的家塾教育,他们的子弟容易读书成才。而家境贫寒的家长养家育子都不易,更谈何育才。然而他们宁可节衣缩食,辛勤劳作,也要培养下一代。

洪亮吉六岁丧父,家贫无靠,“母蒋贤明,督课风雪夜,受经至鸡鸣。”洪亮吉后高中榜眼,“其克自树立及学之有成,实秉贤母蒋太夫人之教”。

张惠言四岁丧父,母亲没有被贫困所撂倒,而是靠辛勤操持和一位叔父的资助供儿子读书。惠言记述母亲教导他和弟弟时的情景:“先妣命授翊(弟张琦)书。先妣与姊课针黹,常数线为节。每晨起,尽三十线然后作炊,夜则燃一灯,先妣与姊相对坐,惠言兄弟持书倚其侧,针声与读声相和也。漏四下,惠言姊弟各寝,先妣乃就寝。”

赵翼的父亲赵惟宽是设塾授徒的塾师,赵翼6岁起就跟随父亲转读于各设塾之地,父亲还兼启蒙教师之职。后在一家杭姓人家教书时去世,赵翼与弟妹无人抚养。杭家主人怜悯赵翼,收养府中,当时年仅15岁。8年后,他操持父亲的旧业,以教书为生,渐有文名。1761年中进士,初被拟为状元,因乾隆帝考虑到开国以来陕西还未出过一名状元,就把状元赠给了陕西人王杰,赵翼只能屈居第三。

龚自珍曾有过开创风气的抱负,他这样写道:“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风气随时代而兴,也随时代而盛,学术也因风气而发展和变化。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学风越是兴盛,就越易造就出大批学者、人才。学术的兴替和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政府和家庭的重教对人才辈出的作用和影响也极为重要。重视文化,重视教育,教之有方,这对加速经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繁荣文化学术,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

常州漕运 
古常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1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明朝)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丰,水位失调,使以湖水为主的常州变成了以江水为主,由于运河年久失修,长江流沙淤塞严重,北运漕粮的覆船沉没事故不断。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道光五年(1825)试航海道运漕成功,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地方特产 
常州菜,也叫“江南菜”,属于四大菜系之一的苏菜,常用酒糟、糖醋、生抽等调味,有红烧、清蒸等做法,擅长各类禽肉、水产。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常州的小吃既有本地江南传统特色,也有其他江南地区的风味,用料范围广泛,馅心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制作精细,享有盛名。

主要特产美食有: 
兰陵(常州古称)熇(kao)鳝、糟扣肉(德泰恒)、常州加蟹小笼包(迎桂小笼包)、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横山桥百叶、西太湖大闸蟹、常州甜白酒、常州大麻糕、常州芝麻糖(南式麻糖)、银丝面、网油卷(德泰恒)、常州萝卜干、蟹壳黄、豆斋饼、鸡汤三鲜馄饨(鸡汤菜肉馄饨)、两面黄馄饨、虾饼、马蹄酥、东坡酥、乾隆酥、芙蓉鲜螺、尊龙酱鸭、焦店扣肉、武进寨桥老鹅、湟里牛肉、雪山草鸡、卜弋桥猪头肉、嘉泽鸭头、天目湖砂锅鱼头、溧阳风鹅、野山笋、溧阳水芹、南山板栗、长荡湖螃蟹等。

加蟹小笼包 
清道光年间,由小河沿浮桥南堍万华茶楼首创。其特点: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甚佳。

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制作时,选用精白面粉、优质芝麻、白糖、精盐等原料。往日,常州大麻糕多为当地人作早点食用。如今,经过改革创新,精心包装,外表美观大方,且便于携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

芝麻糖(南式麻糖) 
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相传早在唐代,当地人就开始饴糖、芝麻,制作生产一种形似麻团的芝麻糖,叫做麻团糖。常州芝麻糖选料精细,制作讲究。要求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漏馅。糖层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齿,色泽白亮很均匀,粗细长短一般齐,一斤刚好廿支。确实是居家旅游,馈亲赠友的好礼品。

萝卜干 
去过常州的人会说:“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萝卜干确实与别处萝卜干不一样,它精选常州西门外新闸出产的甜嫩实心红萝卜为原料,经过洗净切条,适度晾晒,再加入适量的盐、糖及多种辅料,精心腌制而成。由于选料精良,采用独特的腌制工艺,并配以风味别致的佐料。故常州萝卜干色泽黄里有红,咸而不朐,咸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况且价廉物美,携带方便。不仅是人们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余饭后的消遣食品。如果买到的是正宗常州产品,顾客一定会大饱口福。

虾饼 
有近200多年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黄,外脆里软,香鲜可口。

马蹄酥 
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常州后,民间出现一种形如马蹄的油酥饼,意在歌颂太平军的功绩。马蹄酥选用精白面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制作,延用传统洪炉烘制。色呈金黄,香甜酥松。已收入《中国名点菜谱》。

天目湖砂锅鱼头 
天目湖砂锅鱼头:始创于江苏省天目湖宾馆,经江苏省特级名厨朱顺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现已被誉为江苏最佳传统名菜,成为中国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天目湖砂锅鱼头以其成品“鲜而不腥,肥而不腻”的优良品质倍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赞誉。

各位游客,常州既有古代的风威和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的荣誉和时尚,既有高亢英爽的气概,又有精深博大的胸襟。今天的常州正以崭新的姿态笑迎来自各地的朋友。


相关导游词常州


试试用"←"或"→"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o^)

相关文章
搜索
导游词热点
导游词最新
苏ICP备2022004632号-5
导游词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