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网 - 导游词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正文

海宁市盐官观潮导游词

盐官观潮导游词

 

游览路线:宰相府第风情街——观潮公园——海神庙——金庸书院-----王国维故居

 

各位游客:首先欢迎你们来盐官旅游,我姓*,你们可以叫我“小*”,我们首先安排的景点是宰相府第风情街。

 

盐官位于钱塘江北岸,与萧山隔江相望,东距上海160公里,西距杭州45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官之名始于西汉,因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此设司盐之官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盐官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7120人。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四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有史可查到的盐官古城建城时间是在唐永徽六年(655年),距今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从建城到1949年的千余年间,盐官长期作为县(州)治所在地,盐官有一首民谣:“一座古塔十年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这里就描绘出了我们盐官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官有五大城门分别为:东门春熙门、南门镇海门、西门安戌门、北门拱辰门、东北门宣德门。宣德门又称小东门,所以这个吊桥也称为小东门吊桥了。城墙、城楼、城门等等都是盐官作为古城的最显著的特色。

 

宰相府第风情街

各位游客,在盐官东北部,有一条宰相府第风情街,它以“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中心,集中体现了盐官古镇的皇家气息与人文风范。好,现在我们到了。

 

“宰相府第风情街”全长600米,现在我们看到的宣德门是整条街的起点,宣德门这三个字是盐官北宋状元张九成题写的,意思是“宣扬德化”的意思。城门上的“镇海楼”之名是乾隆皇帝所赐,当时乾隆皇帝四次到盐官,三次是从这扇门进来的。乾隆到盐官最主要的目的是巡视海塘,同时由于舟马劳顿,乾隆到宣德门后,一般都要到城楼上去看看,顺便听听大臣门关于海塘治理的一些汇报。整个吊桥、护城河和城墙构成了盐官城的外层防御屏障。走过城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教场、点将台。其中的点将台和东吴大都都陆逊有关,陆逊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卓见的政治家,三国时的“夷陵之战”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干,当时陆逊做过“海昌屯田都慰”,这个都尉府就设在盐官,为了缅怀陆逊出任“海昌屯田都慰”时的功绩,特设点将台纪念陆逊,海宁市还特选取新建的主干大道命名“海昌路”以志纪念。

 

而这点将台也是XXXX年张纪中导演的鹿鼎记在盐官拍摄的开机仪式,当时张纪中把扬州的戏选在了盐官,而这条老街正是韦小宝在扬州城的重头戏,当时在老街上有三场戏,分别是一、小时候在丽春院听书偷酒;二、是奉康熙之旨回扬州收复吴三桂心腹葛尔丹和桑结时看望在丽春院的老母亲。三、是陈近南死后在奉旨来灭天地会与率天地会反清皆不能的两难选择中,回扬州率一家10口赴滇潜逃。鹿鼎记头尾的重头戏都在这长600米的老街上。

 

走过点将台,我们看到的这些房子都是古商铺,街的右边有一个“百工技艺”的展示区。海宁到现在还流传着“学得一身好手艺,走遍天下有饭吃”的俗话,在这个展出区里大家可以看到箍桶师傅、穿棕绷师傅、磨剪刀师傅在劳作,这些都是海宁传统的手工业行当,当然有些行当,现已被现在的新技术所代替,但回往过去这无疑是一种传统文化,现在海宁的“百工技艺”发展日益繁荣,在这里只展示了其中的一角,各位游客如您感兴趣的话可以慢慢感受一下。

 

走过两边的古商铺,我们来到了这条街的第一个景点“江南民俗风情馆

 

民俗风情馆的这座房子,原先是清朝末期一位孙县令的家宅,当时他在嘉善做县令,这座房屋的建筑挑梁完整,保存得比较好。

 

“民俗风情馆”第一部分陈列的是皮影戏。来到盐官你不得不来看一下皮影戏,在这里面有着盐官古典文化的精华,皮影戏始于春秋战国,西汉时期进入宫中为游戏之物,至唐代皮影剪刻日益精致,用作讲史传经,到宋代皮影戏真正成为百戏中的正剧,不但流于酒肆茶坊,而且登堂入室,作为皇家庆典项目之一。宋室南迁定都临安(杭州)之后,部分皮影艺人由此南下,北方的技艺与南方的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江南皮影的典型代表。海宁皮影戏自古四大腔之一的“海盐腔”既有高亢激昂又有优美抒情,典牌十分丰富,约有100多个。江南皮影戏以浙江为代表,而浙江目前硕果仅存的皮影戏剧团,就是现在在这里为大家演出的“郎家班”。皮影郎家班创建于清光绪元年,即1875年,最盛时期曾创建了三套皮影班。足迹遍及江南大小乡镇。好,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皮影艺人们的精彩表演。他们曾去过乌镇、杭州宋城、新西兰演出过,都受到了游客的好评。看完皮影戏后我们可以看一下两边是演出的皮影用具、皮影剧名。好,各位游客往这边走。  

 

“民俗风情馆”的第二部分是“养蚕人家”和“农耕时代”。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长江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水稻文明和蚕桑文明,民俗的形成,往往是在某种信仰的作用下,祈望通过某种神力,保佑粮食和蚕茧得到丰收,民间多子多福的信念,可能来自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本馆“农耕时代”部分展示当年水稻文明的一些特征。各位游客,如你能发挥想象,也许可以勾勒出当年“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

 

我们现在看到这里有一个石臼,盐官是良渚文化的腹地,最迟在约五、六千年以前,这里的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并且利用简陋的石器脱谷,以便吃上米饭。此后,这种石器逐渐发展成石臼。石臼的主要功能是将已脱栊的米打白,使用的工具是榔头。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方形的石臼就是盐官城外一个姓吴的家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早期的石臼以方形为主,代表“天圆地方”之意。明清以后,石臼逐步以圆形的为主。除了打米,古代盐官人还用石臼来打制年糕。人们把糯米用石磨磨成糯米粉,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粉用纱布包裹放在石臼中用榔头敲打,增加其密度和韧性,再制作成年糕。这样打制出来的年糕既耐放、不容易变质,又别有风味。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每年春节以前,都有大量的上海人、杭州人到盐官收购石臼年糕回去享用。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石磨。石磨曾经是盐官城居民普遍使用的家庭用具。利用石磨的两块石头间的纹路,可以将坚硬的东西如黄豆、芝麻等磨成细粉,制成石磨豆腐、石磨芝麻酥糖、小磨麻油等食品。

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神灵信仰的世俗化结合。这一点在“养蚕人家”表现十分充分,在单一的农业社会,养蚕几乎是农民一年的全部经济收入,历来有“蚕熟半年稻”的说法。马明王就是蚕花菩萨,主管蚕事,“请蚕花”是清明搞的活动。人们为了预祝蚕花“有长头”,希望自己家的蚕茧结得好,能够卖个好价钱,就来拜一下这们马明王菩萨。各位游客,您可以随意参观一下,参观好之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在“民俗风情馆”门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像前面的宜兴紫砂壶、苏州刺绣等。这些东西从南宋的时候开始,就可以在盐官本地买到,这是因为盐官地处钱塘江入海口的咽喉处,距对面萧山只有2-3公里路程,过去在以船为工具的时候,盐官是主要的交通要道,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再加上盐官本地的物产也十分丰富。大家看到了吗?前面有两家蚕丝坊,里面出售的蚕丝制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历来是本地的特产。除了这些,盐官本地的特产还有“三把刀”即片刀、糕刀、药刀;朱万昌的糕点、盐官的汪菜等。现在我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您可以在这里走走看看,买一些特产回去,好了之后,我们在“花居雅舍”门口集合。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这条街的第二个景点“花居雅舍”。这里是青楼文化的陈列展厅,分青楼和红粉两个区块展示。

 

首先大家请看当时央视版鹿鼎记在这里拍摄的演员阵容,花居雅舍当时拍摄的是鹿鼎中的丽春院,这里也就是韦小宝所出身的鱼龙混杂的丽春院,也是他母亲韦春花招待客人的地方。

 

青楼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确实担任了某种角色。可以说,不了解青楼,不了解青楼女子,就不可能完整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所以在这青楼区块里面主要展示了青楼的文化。青楼中的代表当然是比较突出的有中国十大名妓的文学。现在带大家先来参观青楼与文学区块。这里主要展示的是青楼女子与文人名士的交往中她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大家可以看到墙壁上有薛涛作的《春望》,薛涛当时与元稹有很多的书信交往,在交往中她写诗信用的纸都是自己制作的,称为薛涛笺。在这里也有展示,我们可以看一下,非常漂亮有诗意。

 

接下来我们上楼参观,这里是青楼与名士的展厅,在古代传媒业不发达,甚至还没有的情况下,文学的词曲发展,只能依懒于乐妓的演唱,才能得以广泛的传播,所以就产生了名士与青楼女子频繁的接触,产生了很多传奇爱情,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副冒辟疆与董小婉避难盐官图,董小婉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妓,在第一次见到冒辟疆的时候,两人就相互仰慕,三年后,冒辟疆再次来到董小婉的身边,因董小婉对冒辟疆说:“与其做庸人妇,毋宁为夫子妾。”但这件事因为董小婉家中负债三千金加上董小婉的身份还是金陵乐妓,冒辟疆当时又要去南京科举,因而就这样担搁了下来,董小婉决定到南京与冒辟疆相会,此举真情感动了一些人,如钱谦益、柳如是夫妇就出钱为她赎身,将她送到了冒府,最终董小婉脱离经尘,与冒辟疆一起。

 

在青楼与名士的接触中,柳永是相当有名的,请大家看一下柳永游妓图,柳永原名柳三变,年青的时候到京城去科举考试,因年少风流,经常出入于青楼常为乐妓、乐公们填词,名气在京城里是相当大的,有次填词的时候得罪了宋仁宗,所以考试完了后,把他的名字勾掉了,让他一生去填词,柳永就在青楼中打出了“奉旨填词”的招牌,一生在青楼中度过,成了当时青楼女子的大众情人,这副就是在青楼中生活的一场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厅也是青楼女子活动的场所,从这些摆设当中可以看出那些青楼女子是相当注重文学修养的,从这一面也看出了这些青楼女子的文学素养为名士们的作品提供了素材,现在我们去看青楼与历史展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宋江夜访李师师图”,这是《水浒传》中出现的一个场景,从这幅画上也看到了青楼女子不仅与名士有联系,更与当时的历史融合在一起,起到一种传承作用。

 

现在我们去参观红粉区块,在这里展示的是他们生活起居的一个区块。

 

接下来我们下楼去看一下进门的正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名妓图,像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这一位赛金花曾出使四国:德、奥、俄、荷,因她善于交际,回国后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由于她们一些努力,曾保护了一些老百姓,这里还有一账桌,这里就进门的另一件事情,把银子换成兑钱,这是防止青楼女子私吞银俩的一种措施,我们去下进,这里有她们的一些宗教活动的房间,中间的这一位是白眉神,专门保佑青楼女子的,右边这位就是财神,右边这位就是观音了。

 

好了,我们去看一下青楼区块的最后一个展厅——青楼与音乐。

 

在古时,宫廷和青楼是音乐的发源与传播的主要场所,这里的二胡、古筝之类为当时青楼女子必须掌握的音乐素养,特别是这干墙上挂的更是青楼女子自己创作的,相当有才华。

 

各位游客,“五土庙”是一个道教寺庙,是盐官的社稷坛,也就是古代每年春秋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 盐官县令欧阳珣重修社稷坛后逐渐发展为庙。 至明代中期,盐官社稷坛被“五土庙”所取代。“五土”即指“五方土帝”。“祭五方”在古代一直是天子的专利,  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展现帝王一统天下的愿望。或许正是盐官与皇家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使得帝王许可了盐官“五土庙”的建造。帝王专祭的“五方土帝”让百姓祭祀,这在全国道教寺庙中是唯一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往前走,这边是盐官著名的百年老店“朱万昌食铺”,这是建于晚清的一家以生产出售传统中式茶点为经营特色的商号。其名声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响绝一时,特色产品有百果大芝麻饼、松子糕、芝麻酥糖等。各位有兴趣的就尝尝,好就带点回去?这边还有一个景观更绝,龙凤井,这可是一个古井,它是北宁时期的产物。这里水中树立的是一个灯幢。灯幢是经幢的一种变体,经幢主要是宗教性的,同时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

 

现在请大家一起随我参观下一个景点国棋圣院

 

这里是乾嘉年间两位棋坛高手范西屏、施襄夏当年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是数千年围棋发展史上最为杰出的棋圣。请看,“国棋圣院”这四个大字是由清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袁枚题写,他写的《范西屏墓志铭》对范西屏有极高的评价。

 

来,我们首先参观弈圣堂。“弈”在我国古代是围棋的专用名,《说文解字》中有明确定义:“弈,围棋也。”现在弈也指象棋等其它棋类,象棋同样起源于我国,比围棋稍晚一点,它与围棋并称为我国的国棋。那么“圣”字当然是指范西屏、施襄夏两位棋圣。这块匾额是由晚清时期海宁的又一位围棋顶级国手陈子仙题写。表达了他对先圣的崇敬之情。

 

请看这副对联,“黑白争雄,当湖十局传百世;纹枰逐鹿,宁邑双星耀千秋”。因围棋子是由黑白二色组成,所以黑白泛指围棋,下联的纹枰古时专指围棋盘。大家请注意,这里的当湖十局可是我国围棋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湖就是现在的平湖,受当时平湖望族张永年的邀请,范、施二位棋圣在平湖对弈十多局,斗得惊心动魄、技惊四座,创造了围棋史上登峰造极之作,人称当湖十局,至今仍被棋手们奉为典范。

 

大家请看“海昌二妙”匾额,海宁古时又称海昌,由于海宁当时出现了这两位德艺双馨、天下无敌的棋圣,人们都尊称为海昌二妙,光绪二十三年出版的《海昌二妙集》,收录了二人的棋谱三百余局。两侧的对联“文楸鱼阵纵横松窗飞电施圣手弈理斗道,玉子雁阵络绎竹院敲声范元桃泉通神”。

 

因古时棋盘和棋子很多以楸木和玉石制成,所以文楸和玉子分别指棋盘和棋子;“鱼阵纵横松窗飞电”和“雁阵络绎竹院敲声”,表现了下棋时的紧张激烈,变化莫测的情形;弈理斗道和桃泉通神,意思是施襄夏、范西屏两位棋圣留下的千古棋谱《弈理指归》和《桃花泉弈谱》的精妙神奇。大家可以再仔细看一下两侧的范、施两位棋圣的生平。

 

接下来我们进入弈渊斋,“弈渊”顾名思义就是围棋发展的渊源。这副对联“妙古绝今唯施范,承前启后数子仙”,是对三位棋圣范西屏、施襄夏、陈子仙的颂扬。请看这是围棋发展简史,并配了一些生动的画面,概括了四千多年的围棋发展史。

 

我们看到的这座新造的建筑是博弈馆,用于围棋教学、培训,举行小型围棋比赛等,体现了政府部门传承围棋艺术、宏扬围棋文化的决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幢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是海宁民国时期的警察局,它建于民国初年,用于维持本地治安,盐运管理,禁毒等。大家看到它三面都有突出的木结构阳台,据本地的一位老人介绍,曾看到过警察持枪在那里站岗。

 

这里是听竹轩,大家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整个庭院内外有好多竹子,竹是国棋圣坛院的一大主题,它的清雅与围棋的高雅有异曲同工之妙。范西屏和施襄夏都非常喜爱竹子,当时他们亲手在庭院中种了好多竹子,“听竹”可以说是达到了赏竹、受竹的最高境界。请看这副对联“一池荷红映烂柯玄机事,数枝竹碧摇疏帘儒雅风”。它以巧妙的方式把围棋与庭院中的荷花池、竹林联起来;烂柯的出处是古时候的烂柯山有一个关于围棋的的神话故事,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就将烂柯作为围棋的别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气势宏伟的围棋历史人物长卷画,这幅画有十多米长,上面有从尧帝创造围棋到各个时期的著名围棋历史人物,生动地展现了最具代表性的围棋历史人物三十多人。大家可以随意参观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天元楼,熟悉围棋的人都知道,天元是棋盘上最中间的一个交叉点,它象征了围棋的最高境界。这里的天元楼三字是由毕沅题写的,。他是江苏太昌人,十七岁就向范西屏学习围棋,后官至湖广总督、陕西巡抚,同时也是清代的经史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他所作的《秋堂对弈歌》对范西屏有极高的评价。这幅中堂是表现范西屏、施襄夏年轻时在一起下棋的情景,画得栩栩如生。而这幅对联“石上含碁势,竹间蕴乐章”,是对这幅画的进一步诠释。

 

各位游客,大家如果感觉这里风景美的话可以拍照留念,国棋圣院参观到这儿就结束了。

 

那好我们继续往前走,这条是堰瓦河,现已成为死水河,但终年清澈碧绿,从不干涸。它上河可到长安、临平、杭州;下河通硖石、平湖、上海等地。可见在当时交通工具只有马和船的情况下,交通可谓方便。

 

各位游客,我想你一定听说过“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一民间传说,现在我带大家来的就是这位陈阁老的府第——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位于盐官镇堰瓦坝,建于明代后期,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主人陈元龙为清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出身,后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又称阁老。海宁陈有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从明代到清代,大小官吏出了300多位,可见陈家从明代起已声震朝野。至清代,陈氏家族可谓遍布整个盐官城,所以陈家在我们海宁城里有“陈半城”之称。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陈阁老宅,细凡的游客在发问了:这堂堂宰相府的大门怎么是朝北的?这是一种向着宫阙的体制,为了表达主人心向朝廷,所以大门以及主体部分都是朝北的。好,各位游客请进,现在我们走过的是第二道门,叫仪门,请游客们当心,这门槛特别高。其实我们只装了一块,另一块搁在旁边,两块叠加有多少高呢?有鲁班尺“三尺三寸”,就是现在一公凡不到一点。你们一定要问了:这第高的门槛怎么跨呀!特别是当时那些太太们又是长裙,又是小脚。别急,这高门槛,还特别有讲究呢!当时只有两种人可以走正门:一种是比陈元龙官职再高的;第二种是陈家操办婚丧喜事,有请帖的客人。佣人会把门槛全部拿下,轿子抬进来,除此以外就只能走边门。我们现在还讲:你们家门槛高,跨不过。其实这也是一种地位级别的象征,今天各位游客是享受宰相级待遇了。

 

现在,我们已来到大厅,这大厅原来是停轿子用的,故而称轿厅。这儿,我们陈列了一个模型——陈阁老宅复原模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宅原先的辉煌。从整个模型来看,老宅分主轴线,以及左右两大偏房。主体部分现在就只剩轿厅了,原来还有“百桌厅”又名“爱日堂”,这个堂名是康熙皇帝所赐。还有戏台,四周有楼,可观戏。从模型上可见这三大建筑的雄伟,并且都是朝北的。而左右两大偏房又都转向了,是座北朝南的。右边偏房是佣人们的住房以及放米、堆柴用的,左边偏房是游客可以参观浏览到的。就是说现在只剩三分之一的房子了,大部分毁于咸丰年间,也就是太平天国的时候。现剩下的建筑面积还有11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有4700多平方米。虽然令大家相当遗憾,但那幸免于难的三分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是个奇迹。我想,文物的价值就体现于此吧!

 

请游客们跟随我往左边走,我们先参观一下陈家的东路建筑,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陈家的家庙,供有“天地君亲师”神位及“本宅土地正神”,天:老天爷,上天。地:土地爷,君:皇上,亲:父母,祖宗,师:老师,合称五圣。是我国民间供奉的神,因为以前没有照片,简化下来就供奉牌位,后为祖宗的牌位摆在神龛里,供家人祭拜。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陈家由执事家丁导小主人来叩拜。穿过圆孔门,我们来到了左边第一间偏房——祠堂。是陈家祭祀用的,并且祖宗牌位都放在这儿,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明德维馨”,意思是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正如柱联上写的:十里书香绵世泽,九传宦业振家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第二进房子叫老大房(寝楼)。是陈家大儿子所居住的地方。寝楼为二层小楼,现楼上未对外开放。东次间为雅玩室,内陈列有围棋桌、字、画、青花、粉彩瓷器、梅瓶等器玩,突出了主人的喜好 。西次间为书斋,陈家是书香门第,在书法上有很大的成就,清朝初期称为陈字,所以练字看书是他们家子孙必修的课程。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陈家子孙当时深厚的学习氛围。

 

现在,我们到的这间屋子叫筠香馆,是陈元龙的书房,主人陈元龙偏爱竹子,曾自题: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所以称为筠香馆,筠为竹子的意思,书房分为东、中、西三间,中厅挂有筠香馆匾额,筠香馆匾原为安澜园旧额,匾为乾所题,现请海宁著名书法家所写,匾额下有一屏风,上面有仿明清大家的山水画,还有六幅当代著名书画家写的风景、山水方面的诗,为复制品。边上有一副对联原为乾隆所题:筠含籁戛金石韵,花湛露绯锦绣香。中厅还设有罗汉床及小圆桌供主人休息会客之用。

 

走出筠香馆,展现在各位眼前的是一个很别致的小庭院。请看,庭院的左边是一个三曲石板桥,桥边用假山石围住的这一丛绿是腊梅,也是原物,长得郁郁郁葱葱。庭院右边的假山造型相当美,整个庭院给人的感觉是;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很写意的图画,我人可以一起想象一到冬天,万物皆枯,而这里石桥残雪,腊梅傲骨芬芳,木莲依然碧绿茂盛。

 

走过石桥,我们一起步入第四进房屋——“双清草堂”。这里原来是陈元龙休息、娱乐的场所。走进双清草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有一幅观音大士像,是陈家第一位阁老陈之遴的夫人徐灿所作,徐灿名湘萍,字深明,又名明霞,为“蕉园五子”之一,善诗文,工书画、填词,所作有《拙政园诗余》,《拙政园诗集》,她是苏州园主徐孚的女儿,德才皆备。此画为复制品,原物在海宁市博物馆。画的边上有一幅对联:泽雨无偏,心田受润;慈云既拥,智海亦深。字为海宁市书法家吴磊达所写。接下来大家请看“双清草堂”匾额,原匾为陈奕禧所书,“双清”得名于草堂前庭大罗汉松两棵,虬龙天姿,气势甚盛。但对于这块匾却隐藏着一个传说,据说这块匾额上四个字原是乾隆所题,“双清”用我们盐官的土话说和父母“双亲”是谐音,来到我们盐官看潮是一大事,但探迷也是一大乐事,都说乾隆是我们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有这么一个传说:传说康熙皇帝儿子甚多,唯四子雍正野心最大,他为当上皇帝,不择手段,揽权夺位。甚至还想到了传位的千秋大计,可是他的那些四妃二嫔的肚子偏偏又不争气,都生不出男孩子来。这天,雍正最宠爱的熹妃钮钴实禄氏又做产了。“哇”的一声落地,又是个女的。雍正非常的生气,独自一人来到御花园,恰遇陈阁老经过,两人寒喧一番。话间说到陈阁老花甲得子,而且非常的巧,和雍亲王的小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雍亲王回去告诉了自己的爱妃钮钴禄氏。爱妃一听,喜出望外,计从心来,便在雍正耳旁耳语一番。过了一会儿雍亲王就约陈阁老和公子到他家做客,陈阁老就兴冲冲抱着公子来到王宫,叩头施礼。“快把公子抱过来让我看看。”说着,雍亲王接过孩子,搂在怀里,好不欢喜。接着把孩子抱到内房,让爱妃看,陈阁老一旁坐下等候。一会儿,雍亲王抱着孩子走出来,连声“恭喜、恭喜”后,就打发陈阁老走了。回到府上,陈阁老因为今日亲王赏识公子,觉得十分荣幸。并夸赞夫人劳苦功高,生个儿子与王妃孩子同庚。说话间,孩子“哇”的一声啼哭,陈夫人为孩子喂奶,发现襁褓中有一样东西放着。取出一看。“啊,这不是宫中的镇宫之宝吗”?陈阁老忙把这东西拿过来一看,果然是皇儿皇女随身佩带的“金莲花”。再细看那孩子,公子变成了千金。

 

陈阁老一切都明白了,长叹一声,雍亲王是康熙皇帝的继位人。陈阁老再得宠,也不敢与雍正作对。他慑于天威,立即吩咐夫人不许声张,严守秘密。后来康熙一死,雍正接任皇位,那孩子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对于这个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也给陈阁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左边是书房宝砚斋,分上下两层小楼,为藏书之所,里面陈列有书桌、文房用具、书卷等。

 

陈家有三件宝贝是正宗原物,没有假冒伪劣,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老宅第一件宝贝,走出双清草堂,这里又是一个别致的小庭院,第一件宝贝就在庭院的右下角,大家请过来。就是这棵“罗汉松”,它可以说是老宅唯一的、活的见证人。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宅只有近400年的历史,而这棵松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说,老宅的风风雨雨它都看见了,可惜不会说话而已。罗汉松是四大名松之一,一般种在盆景里,高山上面这么大的罗汉松也相当罕见,更何况是在我们南方平原,所以这棵罗汉松相当珍贵,已经载入中国古树名物了。

 

请大家细细品味这棵罗汉松风觉得有两大特点:第一活得“相当年青”,600多岁了还像个年青人一样,精力充沛,枝繁中茂,并且四季常青。第二,老得相当完美。你看,有些老树要么半株枯死,要么树干上一个大洞,而它却苍劲有力,风度翩翩。从这棵老树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陈元龙当时一种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大家请看,这间阁楼名“宝砚斋”是陈元龙的藏书房,陈元龙到这儿建房的时候,这棵树已经在了,他完全可以把这棵树砍掉,把宝砚斋向前移,跟双清草堂平齐,他没有这样做,而特地空出了一个位置,保护松树,把阁楼往后退了,让我们后人可以欣赏到这一奇迹。所以我说陈元龙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当强,你们认为呢?

 

大家看这里还有一“小池如钵”,是陈元龙的洗墨池,大家可以闻一闻,伴随着微风送来的是不是有阵阵的墨香呢?

 

好,我们去参观后建成的两大主体建筑“百席厅”和“戏楼”。 现在,游客们走过的这条长廊称东陪弄,老宅主体部分以及偏房是由东、西这样两条长廊贯穿起来的,在老宅整个建筑中具有相作用,也是江南民居的一大特色。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陈家第二进筑建,这是陈家的正厅,堂名是爱日堂,是康熙皇帝所赐,在康熙四十年,康熙帝南巡,陈元龙就陪在他的身侧,作为一名汉官,这是多么大的一份荣耀啊!在南巡过程中,陈元龙收到家中的一封书信,信上说他父亲病危了,于是他连忙向康熙帝告假,康熙帝得知他告假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又得知陈家正厅正在改建,于是赐匾“爱日堂”,但陈家把这里俗称为“百席厅”,据说这个厅堂很大,可以摆放100桌席位,只有陈家最有出息的子孙才有资格坐在这里吃饭,所以说能站在这里也是一种荣耀,这爱日堂是陈家宴会的场所,现在请各位往后走,去看一下陈家娱乐消遣的地方。这个“百席厅”分前厅和后厅两个厅,前厅是男士议事的场所,后厅是女士招待女眷的地方,这就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风气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陈家的大楼,因里面搭有戏台,又称为戏楼,在室内搭有戏台在江南地区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都是露戏台。接下来我们一起上楼参观陈家稀世珍宝九龙匾,展现在各位眼前功尽弃是一块稀世国宝——九龙匾。这块九龙匾是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匾额的右上角刻着),雍正皇帝在登基的这一年,把这块匾额赐给这位诰命一品夫人查氏的(指左上角)。查氏夫是陈元龙的堂嫂,也就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的先祖。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要把这块匾额赐给查氏夫人呢?中这了褒奖夫人教子有方,三个儿子由她一手拉扯大,教育成人,为国家输送了人才。这三个儿子都上匾的,请看(指左上角),他们分别是:男,江西建昌府知府,陈世俊,相当于现在南昌市市长;第二个儿子是翰林院侍讲学士,陈世倌,翰林院是专门给皇帝起草文件,讲经说文或编修国史的一个机构,侍讲是给皇帝讲学的一个官职;第三个儿子是翰林院检讨,陈世侃,检讨是书籍校对方面的官职。匾额正中的四个大字“躬劳著训”也是雍正皇帝所题,大意是赞扬这位夫人亲身操劳,作出了好榜样。

 

这块九龙匾长3米,宽1米,是用楠木雕刻而成,九条龙雕刻细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九龙匾到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陈家共有皇帝所赐匾额八块,此匾为仅存的一块,它依然能够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后辈应更加珍惜并保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文物。

 

楼下还有两个展厅大楼右边是陈家家史展,左边是陈家字画展,我们现在下楼去参观陈家家史展,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陈家家史展,记录了陈家的家族历史,追溯其渊源,据陈家后代陈其元所撰写的《庸闲斋笔记》记载:陈家出自渤海高氏,宋氏随高宗南渡到了杭州临安。海宁陈家的始祖——高谅,游学到了海宁,因为热爱困,就在赵家桥上休息了一下,忽然掉入水中。陈明谊在桥侧有一个豆腐馆,白天睡觉梦见在桥下有一条青龙,他非常惊讶,连忙起床,看见一男子刚掉入水中,急忙救援后,询问是世家子弟,于是把他留在家中。陈明谊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因此把高谅入赘了陈家,高谅的儿子——陈荣虽然姓了母姓,但仍不忘父亲的姓,因此陈家自称为渤海陈氏。渤海是高的郡名,这样用以区别原宗颖川陈氏。这里有陈元龙一生的简历,各位如有兴趣,可以看一下,陈家“一门三阁老”除陈元龙之外,还有陈之遴、陈世倌,陈家不仅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戏曲、诗词、围棋、藏书等方面都卓著的人,各位可以随意看一下。

 

陈家本是书香门第,他家出了这么多的官员,不是因为朝里有人好办事,而和他们的努力是离不开的。在大楼左边有陈家字画展,里面有陈家第三件宝贝,大家看到的这些石刻是陈元龙的伯祖父陈 献所藏,他酷好临帖,常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相互切磋,他收集了历代100多位著名大书法家的真迹,如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文天祥、米芾等等,为了长期保存好,请来石匠,刻在这些太湖石上。当时集刻法贴两部:《渤海藏真》和《陈氏玉烟堂》,享誉书坛,当时共集刻400多块石刻,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后,现还收集整理到将近200多块,已经相当不简单。各位游客可以细细地观赏、品味每一块石刻,各种各样的、千姿百态的字体,真是美不胜收啊!

 

人物的字画:主人陈元龙的、陈邦彦的、陈奕禧的……陈邦彦是陈家书法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康熙帝从在位期间出了一本《康熙字典》为傲,而陈邦彦被康熙帝要求写其序,这体现了康熙帝对他的重视。旁边这幅为陈奕禧的字,他的字为日本天皇所喜爱,曾被重金购买到日本。在这个展厅内有一幅并不是陈家所作,这幅竹屿垂钓小影是宫庭画家王石谷所画,为什么要挂在这里呢?因为这是主人陈无龙唯一的一幅缩影,树下钓鱼的那个人就是陈元龙本人了,很淡的一个人影,不仔细看还找不到咧!

 

在陈阁老宅西部还有一个《海宁市文化成果保护图片展》,一个碑廊,里面陈列的是陈家第三件宝——石刻的拓片,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欣赏一下个展厅,各位可以随意浏览一下。

 

这里是陈家的偏门,以前陈家大门都是紧闭不开的,人们都是从这里进进出出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艘画舫就是曾经拍摄《鹿鼎记》中韦小宝和七个老婆回家看老母亲所乘坐的,为什么张纪中导演选择在盐官这条老街上拍摄呢?当年张导来过盐官,正是看中了这条老街很符合原著中扬州古城的风貌,所以才选择了盐官而非扬州。桥边的阁楼就是当时拍摄韦小宝听书偷酒的其中一个场景,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再现盐官古城的另一番水乡风景!

 

好,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一排长凳叫什么呢?它呢就是美人靠了,是供游人休憩用的,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美人靠上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顾名思义就是说啊,在之前的时候,这排长凳是供美人休息的,今天呢,咱们都身临其境,来享受一下在沧桑的感觉中遥想当年呢曾有无数美人在此倚靠,是否会有感慨万千的感觉呢?所以,各位游客如有兴趣的话,都可享受一下做美人的待遇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座架在堰瓦河上的当木桥,就是为了拍摄鹿鼎记而修建的,前方鸣玉坊牌楼大家看到了吗,当时央视大戏张纪中导演的鹿鼎记开场戏就是从这鸣玉坊进入的。

 

现在呢,我想各位游客都发现了,就是这个照壁,上面呢刻着一条麒鳞,虽然经没有北京颐和园内的九龙壁那么活现,富丽堂煌,但是它呢,还是历经沧桑的,说来块麒鳞壁还和陈阁老有一段渊源呢!

 

好,现在呢,咱们看到的这座桥叫“东舆桥”,在清朝以前这桥可是漠口无闻的,但是自从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咱们盐官时,它啊就与众不同了,那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当时有两个赌钱赌输了的小混混,为混一顿饭吃,就做了乾隆微服出巡时的轿夫,过这个东舆桥把乾隆抬到了海塘上,乾隆这人哪最爱管闲事了,就教育他们不要再赌钱,并赏了几两银子叫他们去做点小生意,这两个小混混果然洗手不赌,几年后就成了盐城的富户了,大家都扬言是因为他们抬过皇帝,沾了皇气,所以才会发财,而东舆桥又是他们抬皇帝一路上的制高点,皇气最足,如果哪位游客想沾点皇气,发点横财的话,都可以往这桥上走了。但今天我想各位游客这心情啊,应该相当的不错,所以呢,咱们还是都往这桥上走,虽然有可能不会发财,但也许沾点看气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了。

 

观潮胜地公园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观潮胜地公园,它是“浙江省十佳美景乐园”之一。各位游客,钱江观潮始于唐,盛于宋。而海宁盐官观潮之风盛行明、清时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抗战以前,海塘一带建有海滨公园,石栏低砌,芳草如茵,将海滨公园,石栏低砌,芳草如茵,将海滨诸胜景融为一体,可惜后来公园渐废。自1994年起,海宁市人民政府投入数千万资金建设了江滨“观潮胜地公园”,接下来,我们一起由候潮门进入观潮胜地公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以江泽民同志题词“海宁盐官观潮”的石碑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小型广场,则是这里的新景致。江泽民题词石边上新增了水池、喷泉、绿色植物,占鳌塔及棂星门在水池内形成倒影,喷泉与游客产生互动,是游客合影留念、闲庭信步的一个好去处。

 

想看遍钱塘江得花多长时间?在观潮公园潮韵苑景区,大家请看这微型钱塘江,一分钟就能看到完整的钱塘江图景,设计人员以1:1000的比例,在此设置了钱塘江道模型区块。

 

模型显示的钱塘江东起海盐,西至萧山闻堰镇。模型江道底用旧瓦片叠铺,并且在江道内设置了流水,游客既可以在这模型上看到复制的鱼鳞石塘等千年古迹,还有机会感受钱塘江涌潮这一独特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由棂星门进入塔院,首先请看:这座占鳌塔。“占鳌塔”也称镇海塔,始建于宋代,明万历间知县郭一轮(1605-1610在任)始筑基。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塔身向十五丈(实测39.357米),周围长九丈六尺(实测25.32米),平而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古塔为砖身木楼,飞檐垂铃,围廊翼栏,造型宏伟精巧,有石级可达塔顶,为浙江省东南沿海诸塔之最。清康熙十五年(1676)维修时改名为镇海塔1985年海宁市政府维修时又复名为占鳌塔,或许有游客要问为什么叫占鳌塔。传说钱塘江潮水经常泛滥成灾、危害百姓,是因为江中的在兴风作浪,所以造这座塔是为镇住江中的,以求镇海安澜,永保平安。占鳌塔又是观一线潮的最佳景点,如果你择级登塔远眺,放眼东望,一线涌潮滚滚飞驰而来,转眼从面前呼啸而过,江水顿时陡涨逆流沸腾,塔身似觉震动,比之平地看潮,另有一番情趣。

 

现在我们走上海塘,沿石阶段下去,我们还可以看见“占鳌塔”东西约200米之间卧着一对铁牛,这叫“镇海铁牛”。海宁潮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驰骋于江中,不时冲破堤防,毁庐冲田,溺民漂畜,沿岸人民深受其害。可是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年代,人们无法解释这种涌潮现象,于是除了建塔镇潮外,还想出了用铁牛来对付涌潮。古时有种说法“水牛克水,以牛治水,使怒潮不再成为祸害”,意思是说:“牛属丑、丑属土、土能治水”,因此可用铁牛镇住水妖海怪,保堤安民,故而形成了祭牛烧香,永保安宁的习俗。仅清雍正、乾隆年间共铸铁牛十五座、分别置于钱塘江北侧沿岸。这些铁牛,每座重3000斤,巍然稳坐江边,非力拔千钧者谁也动它不得。但到抗日战争时,铁牛还是少了两头,仅剩尖山塔山坝和盐官南门外海塘边各一座。据说这仅剩的铁牛在1953年和1964年曾两次被窜上塘来的江潮冲出十多米远,令人谅叹不异。后来海塘公务所重新将它移至中山亭以东并抬高扩大座基,围上铁栏保护起来。然而到“文革”时期,铁牛又被毁废。我们现在看到的镇海铁牛是1987年文物部门根据资料重新设计铸造的,分别置于“占鳌塔”东西两侧。看,铁牛上面仍保留了铁牛铭:“唯金克木蛟龙藏,唯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宁塘,安澜永庆报圣皇。”不过瑞在这铁牛已不再是神的力量和化身,而是一种坚忍不拔的象征。

 

 在“占鳌塔”以东的“三到亭”内,现更名为天风海涛亭。1916年9月15日,也是农历八月十八,孙中山先生应海宁地方人士杭辛斋、许行彬邀请,偕同夫人宋庆龄以及蒋介石等七人由上海乘火车到周王庙车站下车,在许行彬、徐申如等陪同下,分坐十顶蓝呢轿子到海宁县城(即今盐官)观潮。面对万马奔腾的海宁潮,先生赞叹万分,观潮毕,中山先生还高兴地与全体人员在“三到亭”合影留念。后又亲笔题写了“猛进如潮”四个大字,而今以“敬业奉献,猛进如潮”作为海宁精神,成为激励海宁人民的精神力量。

 

接下来请各位随我一起往前参观潮文化展示馆,在西面的潮文化展示馆主要展示潮水形成的原因,盐官古海塘的修建过程、标准海塘的修建以及钱塘江的各个朝代变化过程、河口形势图等。

 

东面潮文化展示馆展示的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来海宁直播的一潮三看录像,古代诗人所题的观潮诗句,名人观潮的图片展等。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往西走,看到了吗?前面与“占鳌塔”遥遥相对的这个亭子,是毛泽东观潮诗碑亭,这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到盐官观潮而建造的。1957年9月11日中午,毛泽东同志及随同人员轻装便服,分乘三辆轿车来到盐官,由于这天正是传统的观潮节,盐官镇区人山人海,于是便到镇郊七里庙观潮。毛泽东同志观潮后作《观潮》七绝一首:“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人容杀敌回”。这座毛泽东观潮诗碑亭是199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造的。亭高17米,面积90平方米,碑高2.9米,碑基高0.8米,碑亭呈六边形。

 

与亭子相对的这棵大参天大树是乾隆手植古朴,是乾隆二十七年下江南来到盐官亲手栽种下去的,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

 

各位游客,我们沿着这个石阶下去顺着弯曲的小道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亭子是中山亭,大家请看当年孙中山在盐官观潮时所说的这一番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海宁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在盐官观潮而修建了中山亭。前方这排木结构的房子是盐官景区的镇海街,将开设酒吧、餐饮、茶室、足浴、旅店、特色旅游商店等。

 

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塘,静下来仔细听一下,远处好像有隆隆的声响隐隐传来,对,那就是潮水发出的响声,估计潮水到这里还有10多分钟,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再浏览一下盐官古海塘

 

古海塘始建于1700多年前,是中国伟大建筑工程和科技文化遗产之一,它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而闻名于世。盐官古海塘现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所周知,钱江海塘应涌潮而生。因为涌潮的凶猛人们才筑起了海塘以阻挡水患。海宁海塘地处钱塘江河口强潮地段,全长53.6公里。据传达室海宁“占鳌塔”塔底与江苏金同寺塔尖与一水平线,有“海宁海塘不治,杭、嘉、湖等七郡生灵成鳖”之说法。因此,海宁海塘是杭嘉湖平原安全的重要屏障。钱江海塘的筑成也是随着各个朝代的技术水平、财力、物力等具体情况,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唐代的土塘到元泰定元年(1324)竹络木柜塘、北宋的柴塘一直发展到明清的石塘。我产现在看到的古海塘大部分修筑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其建筑结构精巧、气势宏伟,经历了数百年的潮水的冲出,依然“力障狂澜扶砥柱”。你们看这条古海塘像不像沿江而卧的万里长城?对,其实人们就称它为“捍海长城”。海塘全部彩整齐的长方形条石丁顺上迭,每块条石之间凿成镶槽,嵌以铁锭铁锔,使各石之间相互连而不松动。间缝用桐油(或糯米浆)拌以芝麻石灰紧嵌靠砌。(据说该项铁锭的发明者是邑人,名叫俞兆岳。)塘内紧贴厚土夯实,塘外侧,九层以下筑石坦,各石相连。因从纵面看形似鱼鳞故称“鱼鳞石塘”。这种海塘结构不仅造型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能削弱潮势,抵抗每平方米七吨的巨大涌潮的冲击力。因钱江海塘工程造价昂贵,曾有“以钱筑塘”的说法。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海塘的修筑,乾隆皇帝南巡6次,曾4次亲临海塘观察塘工。

 

大家向东看,水天相接处,波涛汹涌的海宁潮如一各银线伴随羊隆隆的声响从东方滚滚而来。好!我们就在这座观潮台观赏海宁潮的雄姿。

 

各位游客,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银线越来越粗,后浪推前浪,耸起了一堵巨大的潮墙,番卷着、滚动着、跳跃着……。此时此刻你的民情是否与江潮一样汹涌澎湃呢?"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这是宋进米芾的观潮诗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写下了千余首观潮诗句,可我想还是难以写尽海宁潮壮观的景象,隽永的韵味,厚重的内涵。

 

各位游客,我们刚才饱览了天下奇观海宁潮,现在我们再去海塘东段的小普陀寺参观。小普陀寺原名闻道庵,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三年(1874)扩建后改名为小普陀。

 

请大家抬头看,这门上方写着“林香界连”四个大字,说明小普陀在历史上香火极为旺盛。“林香”是指进香朝山者如森林一样多。民国时期的《海宁观潮》中曾记载:“小普陀……栋宇宏丽,香鼎盛一新兴之兰若也。”1947年11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浙江省海宁支会会员大会会址设于此。至塘东观潮者,可至此小憩品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夜有“宿山之会”,潮至则取预备之香烛,掷诸江中,并合掌磬祈不已。”解放初,由于寺院被白蚁侵蚀而被迫拆除。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普陀是1992年重新建造的。

 

下面请随我进寺院内参观。小普陀寺总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园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和种楼。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好我们先从这边进去看。

 

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大家看,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口常开,因常背一口袋四处化缘,人称布袋和尚。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根据佛教的说法,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职风;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职调;手持混元珠伞(又称宝幡)的是北方多闻天王,职雨;手挂蛇一样的东西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职顺。其背后供奉韦驮菩萨,是佛教上的护法神,其职责是护持佛法。

 

出了天王殿便是园通宝殿,也叫观音殿,殿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其背面为海岛观音,左后面为文殊菩萨,右后面为普贤菩萨,东西两侧配有十二大员(即星宿菩萨)。

 

出了园通宝殿,我们再去看看地藏殿,殿内供奉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传说唐代时被视为地藏菩萨化身的新罗国王姓金名觉,为中国九华山修炼禅机终成正果,因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安徽九华山即是其道场。

 

地藏殿前面还有一处放生池,放生池是源自佛教普度众生的教文,认为一切有生灵的东西都应自由自在地生存在人间,采天地之精华,汲日月之灵气,赋万物予生机。放在池中间塑的是汉白玉滴水观音菩萨。

 

最后我们去钟楼。钟楼建于1992年,并配有铸铁大钟一口,重约2吨左右,高1米多,钟是1993年(佛历2537年)铸造的。

 

各位游客,小普陀寺就这样简单地给你们介绍一下,希望这重开香火后的古寺伴随着香烟缭绕能给你带来好运。接下去请各位从大门出去沿着海塘走,在春熙桥门口集合。我们将去海神庙听一听“雍正夺嫡”的故事。

 

各位游客,我们刚看完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海宁潮,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就是潮文化的重要载体——海神庙

 

海神庙俗称庙宫,位于盐官镇春熙路东端,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次年十一月竣工,占地四十亩,耗银十万两,是依照北京太和殿形式建成的,故有“银銮殿”称。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现在我们由这座庆成桥过玉带河,来到庙前的石筑广场。广场两端分别矗立着两座汉白玉石坊。石坊为仿木结构建筑,高加8.7米,人称“江南独步”,巧夺天工。而正对庙门的则是一对造型生动的汉白玉石狮。石狮高1.77米,长约1.2米,阔0.8米,用整块汉白玉石雕琢面成,左面的雄狮左蹄踏一个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着统一寰宇的至高无上;右面的雌狮前蹄抱着一个幼狮,俗称“少师太师”,象征子嗣昌盛,继往开来。两狮遥遥相对,神态毕肖,是极其名贵的大型艺术珍品!据说这对石狮子很有灵气,你从这边的石狮子起,闭着眼睛一直走,能摸到对面石狮子的,你所求的愿望就能如意达到,大家可以试一试。

 

现在我们来到海神庙的山门。山门为三楹单檐,硬山顶建筑,两侧砖雕精细优美,三扇高达3米的朱漆大门显得森然肃穆,门侧的抱鼓石和水磨地砖又显得很庄重。

 

跨过山门的高门槛,我们真正走进了这座宫殿建筑,走过一段石板路,便是仪门了。大家请看,这是海神庙复原模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海神庙原貌。中轴线上有歌舞楼、山门、仪门、正殿、御碑亭、寝殿和两侧配殿、天后宫、水仙阁等,整体建筑结构对称,气势宏大。但从设置看,是宫非宫,是庙非庙,道观不像道观,若说是宫,里面奉着神灵;若说是庙,庙里不可能有戏台、寝殿楼,更不会有道院、天后宫,据说这里还有一个真真假假的故事。传说雍正以篡改遗诏的卑劣手段谋夺了皇位后,还杀害了与他争位的十四皇子。之后夜夜恶习梦,遂许愿:朕在京城一天上一朝,浙江海宁一天有两朝(潮),朕在那儿给你造一座银銮殿,你到那里去吧。于是海神庙便因愿而建。

 

配殿在甬道两侧,是1999年重建的。内供有治水功臣文种、霍光、妈祖、周凯、石瑰、胡进、周雄、曹春、朱彝等十八位海神。

 

现在我们参观一下海神庙的正殿。正殿是海神庙中最为雄壮的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珠。大家可能注意到,海神庙中有许多汉白玉用料,汉白玉石料规格高,只有皇宫皇室及文庙可用,其它地方一般不能用,但海神庙却是个例外。大家看,这殿前廊柱、台阶和四周栏杆上雕有珍禽灵兽、我们上台阶看这廊柱,前后左右共有24根,均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刻,每根重5——6吨。可见海神庙当时造得不容易,但这样的工程,在当时只化了一年零九个月就建成,并且用的款项是“拔内帑10万”,这是不是一个不寻常之处呢。

 

好,请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三块匾额,海神庙共有清朝四个皇帝题的匾额五块,可惜原物均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仿原物制成的。这上面的三块匾额分别为乾隆、道光、同治题写,在我们大殿内有一块是雍正竽帝赐的匾。我们看道光皇帝的这块匾“朝宗效祉”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随我进大殿,大殿通面阔29.2米,进深19.7米,大殿是海神庙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建筑。大殿正上方挂着雍正敕的匾“福宁昭泰”,正中供奉的主神是“浙海之神”,这神的装束是否有点不君不臣、不伦不类,有人说是康熙第十四太子胤禵的化身,你信吗?左右配神分别是当年修筑海塘有功的吴越王钱鏐和民间传说的潮神伍子胥。再看顶部花纹,共有五彩团龙、团凤图案81个。庙中怎么会有龙、凤图案呢?这是不是海神庙的又一不寻常之处?请随我往后走,我们去看一下御碑亭。

 

这块御碑为父子碑,是当时的原物,御碑高约5.6米,其中碑身高约3米,阔约1.7米,厚0.3米,底座高1米,御碑高1米,为汉白玉石质。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珠,碑身及碑座四周刻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水图案,精美绝伦。碑身阳面为雍正皇帝口述,和硕果亲王允礼写的《浙江海神庙碑文》。讲述建海神庙的原因。说明潮汐为害,冥冥之中有神灵护佑,建海神庙为祈神护生,使人民安居乐业。阴面为乾隆皇帝口述,浙江巡抚庄有恭写的《阅海塘记》。记述了海塘的修筑。大家再仔细看这碑额,阳面的浮雕为三龙腾跃,阴面却为双龙抢球。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不仅碑文要刻在阴面,就是龙也要少一条。这里和硕果亲王写的落款要高一点,而浙江巡抚落款要低一点,因为一个是亲王,另一个只是巡抚,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尊卑之别。海神庙就游览到这里,我们继续参观下个景点金庸书院。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位文学家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真正道尽了中国人的人生。那就是金庸写的《金庸作品全集》,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金庸书院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书院主入口。有青石板铺地,取由闹入静之意,墙壁嵌设浮雕16幅,分别是标题前言和金庸的15部作品故事。将他其中十四部书名取首字组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因为海宁是金庸的故乡,先生武侠小说之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提到的乾隆身世之迷在海宁盐官,而他的封笔作《鹿鼎记》又曾在盐官拍摄,所以选择在此建起了金庸书院。在此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气息。

 

地面书院占积为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57.36平方米,投资1100余万元。书院以海神庙及周边人文历史为依托,通过现代化、国际化的手法,采用高科技技术展示书院的物质文化及人文精神,其建筑布局参照清朝最负盛名的经学家阮元在盐官创办的安澜书院,建筑群层层叠进,体现了“礼乐相成”的思想。书院主体部分有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还设计了金庸书局,为游客提供读书和购书的场所。此书院不仅可供先生回故乡时会客和居住使用。还将全面展示金庸先生的学术成就,并成为我市举办学术交流的新的、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来感受一下浓厚的人文文化和书乡文化。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书院的正门,进入正门就能看到书院的中心建筑——讲堂。讲堂中按古代书院形式放置了仿古桌椅,是金庸先生回故乡、传播学术思想的基地。讲堂两侧分别为东水阁和西水阁,建在书院之中,主要为聆听讲学,亦可作游憩之用。

 

讲堂背面是由香港插图画家董培新作的八尺整幅壁画:"乾隆与陈家洛观潮图",这是于古代生活为题材而体现的现代精神,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东水阁背面为厢房,为奕棋、休憩之所。走过厢房,我们看到的是住楼,其内部陈设,根据明清建筑的陈列原则,并结合先生的生活喜好,为金庸先生住宿、休息的地方。穿过住楼,我们来到的是展示室,作为临时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一些文人墨客的书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庆贺金庸书院的落成而题写的。可以说上至政府首脑、学者教授,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众多的金庸迷。展示室旁的视听室,是作为媒体视听之用的,它也是了解金庸、了解金庸作品的又一重要途径。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书院主要建筑——藏书楼。此书院室内四周设有展板,每个展板都附有柜体,既可以说明文字,又可以展示实物,丰富了整个展览的功能。金庸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金庸先生,原名査良镛,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也有人说,海宁査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大族的世系文化。

 

金庸1924年出生于海宁袁花,5岁就读村口私塾,后转入龙山学堂。1936年进入省立嘉兴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被编入省立联合中学读初三。1939年考入省立联合高中。15岁的金庸与同学编写了专门指导学生升学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又因此类书籍在中国首次出版,非常畅销。金庸早年在《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现任香港明河集团公司董事长。金庸是香港著名报人、政治家、学者,也是当代华人中杰出的小说家,是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对金庸不熟悉的人,会以为他是写武侠小说出身,其实,金庸把大半世纪的精力、心血倾注于《明报》企业及写政治文章。换言之,武侠小说不过是他的“副产品”,但发展到今天,金庸的名字已与他的武侠小说连结在一起,无心插柳柳成荫,作为小说家的金庸,他的名气早已掩盖作为报人和政治家的查良镛。1981年至1993年三次应邀回内地观光,先后受到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可以说先生以他的深厚学养和杰出才能,为社会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走出藏书楼,我们看到的是接待室,接待室为贵宾接待之所。二楼需通过假山上去,为会议室。穿过“待月亭”和“丛桂轩”,我们来到的是书局,底楼为销售书店;二楼为书吧。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书场所。以后海宁市人民政府也将在盐官古城打造金庸武侠城。以金庸为名的武侠城也会带动更多的“金迷”来此,今后武侠影视城的建成会让盐官成为集武侠创作、名人荟萃、休闲文化的度假胜地。

 

最后让我们在对金庸先生的感怀中结束书院的参观。

 

各位游客,王国维故居座落于盐官西门直街周家兜,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前去参观。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盐官镇双仁巷,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考古学家。

 

王国维在学术上“划时代的工作”和“惊人的成就”与他一生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王国维年少时,受到当时海空学风的影响,又得益于家庭的熏陶,更靠自己的孜孜不倦,奠定了一生学业的思想基础,近十年的书塾和自习生活,练就了他今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王国维15岁就考中秀才,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首。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首次接触“新学”。22岁时,离乡至上海充任《时务报》书记,深得罗振玉赏识,两次东渡日本。早年从事戏曲和词曲研究,190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考证,尤致力于金文、甲骨文、汉晋简牍等的考释,是国际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所著《人间词话》,以“境界”说为中心,对文艺理论和创作方法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其著作“宋元戏曲史》是我国第一部对宋元戏曲进行断代史研究的论著。王国维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终年50周岁,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故居是王国维九岁时其父王乃誉所造,当时名为“娱庐”,王国维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儿度过的。这是一座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座北朝南,粉墙黛瓦,古朴庄重。它共分两进,总面积有592平方米。进大门,穿过前庭,东桂西榴,在暗香浮却中,便可见第一进——平房。里有一幅“苍松万年春”图,配联为“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是郭沫若先生对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第二进为楼房,楼上为王国维的卧房、王国维父母亲的卧房及王国维的书房,楼下有三个展厅,分别为王国维生平家史图片展、国内外专家对王国维先生的评论及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展。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有东西厢房连接,中问小庭园有一座王国维的半身铜像。

 

王国维故居1985年6月修复,1987年6月揭幕,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XX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各位游客盐官游览到此结束,观迎您下次再来。

相关导游词海宁市 观潮


试试用"←"或"→"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o^)

相关文章
搜索
导游词热点
导游词最新
苏ICP备2022004632号-5
导游词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