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网 - 导游词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正文

宁国市简介导游词

宁国市简介

宁国,别称宁阳、宁城,宣城代管县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38万人(XXXX年末登记户籍人口)。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5个乡(含云梯畲族民族乡 )。

 

宁国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XXXX年宁国市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9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11位、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48位。XXXX年宁国市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9.3%人均GDP居安徽县级前列。

 

宁国市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境内西津、东津、中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青龙湾,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纷飞的皖南湿地、天然红豆杉群落。境内土特名产有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建制沿革

宁国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

 

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市,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年—263年)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市属之。

南北朝沿旧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怀安,宁国市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市,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4年)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市,属宣城郡。

 

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

 

明、清相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宁国市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县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市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设市,称为宁国市。XXXX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地级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市之一。

 

地理环境

宁国市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地势最高点为东南部龙王山,海拔1587米。地势最低点为北部港口镇,海拔仅40米。全县地形一般海拔为300~5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程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6%,海拔500米以上的高程面积占14.3%,海拔200~500米高程面积占41.8%,海拔200米以下高程面积占43.9%。

 

宁国市山脉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属于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境内海拔500米以上主要山峰46座。中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宣(州)郎(溪)广(德)丘陵。

 

气候

宁国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

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毫米,全年无霜期226天。

 

行政区划

1997年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XXXX年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

XXXX年年辖6个街道,5个乡,8个镇。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港口县的河沥溪镇80079、港口镇 15487、中溪镇 11341、石口镇 10020、霞西县的霞西镇 9048、胡乐镇 12992、宁墩镇 12502、狮桥镇 11876、梅林镇 8828、山门镇 18989、甲路镇 9697、仙霞镇 11300 、天湖县的天湖镇 4682、板桥乡 2668、方塘乡 11665、姚高乡 8252、汪溪乡 10574、畈村乡 15137、平兴乡 13048、云梯畲族乡 6142、杨山乡 8218、南极乡 11234、万家乡 14314、桥头乡 6757、庄村乡 6575、虹龙乡 14516、竹峰乡 13204、青龙乡14786、太平乡 7911。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XXXX年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7.6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17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0.48万人,下降1.26%,年平均下降0.13%。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38.3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1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0.28万人,增长0.74%,年平均增长0.07%。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2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5.2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0人减少0.64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48万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21万人,占48.3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98下降为106.93。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XXXX年年宁国市实现生产总值1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64.1:25.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116元,折合6685美元。

 

XXXX年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5万元,增长14.5%。

 

XXXX年年宁国市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13%;完成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6.1亿美元,增长6.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1%;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虽然低于年初计划,但高于省、宣城市平均水平。

 

农业

宁国的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比如鸡、鸭、鹿的养殖,发展养殖产业。截至XXXX年,有3家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皖南黑猪,梅花鹿等品牌享誉全国。在种植业方面,以花卉、红豆杉、山核桃、茶叶、竹子、杨梅、板栗为主,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社会事业

XXXX年年宁国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44089元,同比增长11.7%;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001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178元,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3元,增长18.3%。

 

教育

XXXX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31所,在校学生49227人,其中: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366人,增长22.5%;重点高中1所(宁中),普通高中2所(津河,三津);普通初中21所,在校生11097人,下降14.4%;小学34所,在校生17645人,与上年持平;幼儿园81所,在园人数8763人,增长9.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98.0%,高中升学率95.3%。全年输送本科学生1060人。

 

截止XXXX年底,全市共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12所宣城市示范学校,6所本市级示范学校。

 

风景名胜

宁国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风光。

 

九天银瀑

九天银瀑(原名夏霖风景区)地处皖浙边界、天目山北麓,位于宁国市东南部群山之中,距市区29公里,风景优美、生态宜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景区西连黄山奇景、南接天目秀色,景区属山地型景区,集峡谷深涧、奇岩飞瀑、竹山临海于一体。 该风景区景点可概括为四句话八个字:即“一湖、两谷、三峰、五点”所谓“一湖”即进入景区大门之后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明珠湖,“两谷”即明珠湖右侧通往观音瀑,长700米的卧龙谷,左侧由大龙瀑直达石门的飞龙谷。该谷长2.5公里,其间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三峰”一是香炉峰;二是鹰咀峰;三是碧云峰。“五点”即夏霖风景区的五大亮点景观:观音瀑、大龙潭、石门、龙须潭、五龙潭等。

 

恩龙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XXXX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该景区于XXXX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XXXX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青龙湾

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距宁国市区17公里,属山地湖泊型景区。1998年,在西津河上游修筑了一条高68米,长253米的钢筋砼面堆石坝,从而形成了一座集38个岛屿、库容量为9.41亿立方米、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的水库,XXXX年下闸蓄水,XXXX年7月旅游区规划设计通过专家组评审,与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连为一体,形成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旅游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7.5%。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为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有“绿色殿堂”之称,林木茂盛。已探明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动物有21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

 

山门洞

山门洞,民国时期为宁国八大风景之一,位于宁国市西北部港口镇山门村境内文脊山前,距市区1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山门洞系文脊山天然石门,入文脊山经过此石门,故名山门洞,古代又称灵岩洞。山门洞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有龙潭、紫云、枇杷、涟漪、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山门洞为最奇。

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宽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开,俨若城门,可通车马。门内有狮子峰,如吼狮昂首。渐进为朝阳洞、澡锅洞。门外有银杏树9株,参天蔽日,衬托出古朴苍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东晋太和年间(366年-371年)邑人翟硎先生隐居紫云洞,始开发山门。后人称灵岩洞为“翟硎石室”,并刻石铭记。至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始于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赐号“灵岩寺”。此后,寺之香火旺盛,经久不衰。1981年10月,山门洞入选《中国名胜辞典》,1989年,山门洞、朝阳洞石刻被宁国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塔

仙人塔,又名“当阳宝塔”,位于宁国市仙霞镇柘亭村村南冲口之峭壁上,距市区50公里。塔身挺秀,亭亭玉立。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仙人塔七层六面,通高约26余米,砖木结构,每面宽2米,占地162平方米。层层均有拱门及蹬道,由塔体内壁、外檐走廊盘旋而上,逐层攀登,直至塔顶。各层均设有花窗。每层的六角挑出飞檐,上铺筒瓦,形制秀丽。1981年,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辞典》,1982年被列为宁国市重点保护文物。1988年4月,仙人塔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梯千秋关

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千秋关历史悠久,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宋时期皖南八大主要的抗敌关口。1981年千秋关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优特产

山核桃

山核桃又名小核桃,山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果仁含脂肪油34-36%,其中90%以上属于亚油酸。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是宁国传统林特产品。宁国山核桃以粒大壳薄、果仁饱满著称,其产区沿天目山北麓连锦51公里,XXXX年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

 

XXXX年年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标志着宁国成为山核桃的原产地。

 

板桥高峰茶

自唐末以来,宁国板桥高峰茶,因品质优异遐迩闻名,并见诸史册。宋代李心传著《建炎杂记》(1162)载:“宁国府岁茶112万斤……宁国鸦坑《高峰鸦山》茶为贡品”。(野兰香茶即产自高峰山自然保护区中)。民国25年间(1936)《宁国县志》载:“宁国产茶以板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亚龙井”。

 

名茶“野兰香”产于宁国市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997年5月,野兰香茶通过省科委组织鉴定。专家们对该茶的评语为:外形——燕尾形,舒展、平直、匀齐、完整、净度高,色泽绿翠显毫;内质——兰花香,高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味有花香,叶底嫩绿明亮,朵形。同年,在北京‘97中国国际茶技术及茶文化交流会暨’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上,野兰香茶被评为国际新名茶,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颁布的金奖。

 

黄花云尖

1984年,宁国市农业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利用宁国茶树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猪耳茶”种茶树芽叶试制成功了“黄花云尖”名茶。在1984年5月宣城行署特种茶生产座谈会上,“黄花云尖”获得一致好评。

 

1985午5月,在安徽省新名茶良种优质茶评选会上,“黄花云尖”品质名列前茅,被推荐参加全中国评比。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中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从而结束了宁国无名茶的历史。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再次被审定为中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

 

笋干

笋干是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一种干菜,为味鲜色美,脆香爽口,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具有排除人体脂肪剩余物的功能,烹调方便,耐贮藏,易保存,易包装运输。宁国笋干系列产品有条笋、焙熄、肥挺、脱挺和小挺等五种。其中焙熄,是平均从100公斤上等债券笋中仅取5-10公斤笋尖经过精制而成的,为“宁国笋干”之珍品。宁国笋干竹基地面积大,笋干生产规模大,为宁国一大特色产品,位居安徽省第一。

宁国笋干主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乡村,以云梯畲族乡为最,其次有仙霞、杨山、万家、狮桥、庄村、南极等乡镇。

 

板栗

板栗是中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宁国板栗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地方特有品种达20多个,其中特早、软刺早、二新早、黄栗蒲等列为安徽省优良品种,共有特点是丰产性能好、上市早、耐贮藏、风味佳,大的栗子每公斤40个。

 

久负盛名的三元大红袍突出表现为栗子一大、二红、三发光的特征,能切片制肴,为席中珍品。宁国板栗分布面广,板栗面积达一万亩以上的有中溪、石口、桥头、平兴、宁墩、虹龙、狮桥、梅林等8个乡镇。


相关导游词简介 宁国市


试试用"←"或"→"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o^)

相关文章
搜索
导游词热点
导游词最新
苏ICP备2022004632号-5
导游词 © 版权所有